夜幕下的德思勤城市廣場流光溢彩。湖南日報記者 范遠志 攝
一座城市,常常因為一座地標而被銘記至深。
從全球第一高樓迪拜塔到紐約帝國大廈,從上海金茂中心到廣州“小蠻腰”……它們銘記著城市發展的每一步輝煌,標刻著世人眼中的高度,猶如城市封面,打開即可見這座城市的歷史、現在與未來。
在長沙,南城雨花區現代服務業的“黃金走廊”上,以德思勤城市廣場為地標的紅星商圈璀璨奪目,長沙“曼哈頓”呼之欲出!
繁華背后,是決策者的深謀遠慮、高屋建瓴,更是雨花人十年磨一劍的砥礪前行。
夢想照亮現實
——紅星村褪去泥巴味
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,紅星村村民祖祖輩輩都過著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生活,然而田園美夢驚醒于偶然。
1991年,當時的紅星村黨委書記吳建松帶隊去溫州考察,得知當時溫州市郊區年GDP為60億元,三產收入占比27%;而長沙市郊區GDP為21億元,三產占比9%,僅為溫州的1/3。這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的紅星人做起了進軍三產的大夢!
征地38畝,從信用社貸款400萬元,1993年,紅星人建起了井灣子家具城,淘到了第一桶金,紅星人的一只腳已經上岸。
初嘗“創業”甜頭后,紅星開始盤算著建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。
然而問題來了,在荒山野嶺建市場,人氣何來?政策補貼租戶租金,資金何來?看著2000多經營戶生意慘淡,吳建松心急如焚。
辦會展!同時解決人氣和商戶經營困難,一舉兩得。吳建松立志要帶著紅星人殺出一條血路。
1999年11月18日,在省、市、區各級黨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湖南首屆農博會在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開鑼!
就在紅星村搭的土臺子上,14個市州的土特產一舉成交17億元,盛況空前,成果斐然,超過湖南在廣東舉辦的農博會。
從此,每年的11月18日,農博會的鑼鼓在紅星如期敲響。
十六載春秋,一展農博會,千萬人次的盛宴。雨花人16年的傾情堅守,悉心呵護,把一個長沙郊外小村莊的“草根”大集市,辦成了輻射中部、享譽全國、馳名中外的品牌盛會。
據統計,16屆農博會打造農業名牌產品逾千個,創下成交額1200億元,吸引消費觀摩者達1580萬人次。
在福澤一方百姓之時,雨花人創造了湖南農業產業化的雄壯劇!而農博會,也在反哺著雨花,催生出農村城市化、產業高端化、民生幸福化的美麗蝶變!
順勢擇址遷建
——跳馬“跳”出個新紅星
“生意是很好,但運輸車輛太多,稍不注意就把路堵起,貨都卸不下來啊!”5月11日,在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做了10年水果生意的張青顧不上吃午飯,忙著在店前指揮幫工裝卸水果。
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內,繁忙的運貨車輛和源源不斷的客流,常常把馬路堵得水泄不通。這個中南地區規模最大、產品最豐富的大型農產品綜合集群交易市場,面臨著日益凸顯的交通泊車和物流儲運等問題。不少商戶感慨:“火了18年的紅星大市場,到了該搬家的時候。”
“農產品市場既要服務于城市,又不能影響城市發展。”現紅星實業集團董事長、紅星村社區黨委第一書記羅躍說,十余年的發展,紅星大市場已由一個農產品集散市場,蛻變成現代化商圈,原有的設計和配套建設已無法滿足城市發展和提質,市場遷址勢在必行!
歷經6年選址謀劃,今年4月,雨花區政府對外通報,紅星市場遷址擬定跳馬鎮白竹村,項目建設用地擬控規1500畝,紅星5000余商戶拍手稱贊。
選擇依山傍水的跳馬鎮打造一個新紅星,雨花區的決策者經過了深思熟慮。位于三環邊的跳馬鎮既有繞城高速、京港澳高速兩條商貿物流“大動脈”,又有時代陽光大道、紅旗路等城市主干道供給交通運輸的“血管”,其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不可替代。同時,上千白竹村村民也滿心期盼著成為新一代的“紅星人”,實現洗腳上樓的華麗轉型。
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提出的四化兩型和現代服務業試點要求,易址跳馬的紅星大市場將建設成為湖南最大、最潮的市民“菜籃子”,包括農產品交易展示、冷凍儲藏、冷鏈物流、電子交易、集疏中轉、分選包裝、檢驗檢疫等多功能一體的國際化大型優質農產品物流園區。
“功成不必在我,建功必須有我!”羅躍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。他說,市場搬遷工作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,規劃、征地、拆遷、招商……要處理好發展與保護之間的矛盾,各項工作都不容馬虎。
雖然工程量巨大,但羅躍思路清晰,目標明確,他給記者描述著這樣的規劃:2015年完成征地工作;2016年啟動相關建設;2017年,完成新紅星市場建設的主體工作……三年后,一個嶄新的紅星大市場將在跳馬開門納客!
促發展謀轉型
——變身現代服務業核心之“核”
站在湘府路和韶山南路的黃金交叉點放眼環顧,車水馬龍、高樓林立、物阜民豐。
作為集農產品、花卉、副食品、建材、機電、工程機械、家具等各種產業的市場集群,紅星商圈已經蛻變成了一塊遍地黃金的風水寶地,與東塘商圈、高橋商圈共同架起雨花經濟的“金三角”。
2015年4月26日,將被載入雨花區產業發展的史冊。一個具有文化、旅游地標意義和國際龍頭地位的品牌企業——德思勤?四季匯購物中心,在